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也是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。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,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,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,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。访问期间,中俄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,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。
两国元首签署的“联合声明”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能。这一声明不仅是对历史的共同缅怀,更是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,体现了中俄在百年变局下的责任担当与合作愿景。
“联合声明”开篇即强调,中俄两国在二战中为人类和平事业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。中国抗日战争历时14年,军民伤亡超3500万人;苏联卫国战争牺牲2700万军民,最终扭转欧洲战场局势。两国以鲜血凝成的历史纽带,成为当前战略协作的情感基石。“联合声明”特别提及两国将共同举办纪念活动,推动国际社会铭记历史教训。
这一安排具有三重深意:一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,中俄通过联合叙事维护国际正义,纠正部分国家扭曲二战史实、美化侵略的行为;二是强化价值认同,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确立的和平共处、多边主义原则,仍是当今国际秩序的核心;三是深化民间纽带,通过历史教育、青年交流等项目,夯实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。中俄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,在维护战后秩序方面具有天然的责任共识。这种共识在当前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更显弥足珍贵。
此外,“联合声明”对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作出全面拓展。
一是在安全领域,强化双边军事技术合作,定期举行联合演习,但强调“不针对第三方”的防御性质。在反恐、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建立情报共享机制,共同应对“三股势力”。
二是在经济领域,提出2030年前,中俄实现“贸易结构多元化”目标,减少能源贸易占比,扩大高科技、农业、数字经济合作。2024年,中俄贸易额已突破2000亿美元。中俄合作优势互补,潜力足、空间大。一系列新举措将推动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实效。在能源、农业、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巩固成果,在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空间,通过对接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和欧亚经济联盟,构建高标准互联互通格局,通过发挥各自优势,进一步深化利益融合。
三是在国际事务领域,提出携手捍卫国际公平正义,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。中俄作为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,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在联合国、上海合作组织、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的密切协作,反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,团结全球南方,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,携手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。双方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,在国际信息安全、气候变化、恐怖主义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加强合作,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。通过这些努力,中俄两国不仅为自身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,也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重要贡献。
习近平主席的访俄之旅,进一步巩固了两国的政治互信,明确了双方未来发展合作方向与重点领域,加深了人文交流合作,夯实了两国的民意基础,增强了国际社会对中俄关系的信心,促进了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协调。在两国元首引领下,未来,中俄关系必能行稳致远。(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)
编审: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